古人谈及黄山毛峰的诗句当属"五岳倚天最可怜,南岳衡阳气候轩",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黄山毛峰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学士前来登临观赏,留下了诸多赞美之诗。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的著名名山之一。黄山毛峰是黄山著名景点之一,因形似长发而得名。毛峰陡峭挺拔,如剑如戟,气势磅礴,是黄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毛峰的雄奇壮美,让无数登山客和文人雅士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歌。
在古代诗人笔下,黄山毛峰往往是用一种庄严崇高的语言来描绘的。他们将毛峰形容为高耸入云的仙境,笔调间透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唐代诗人杜牧在《观黄山》中写道:“前人不忆黄山路,新峰也换翠崖初。”他以“翠崖初”形容毛峰,勾勒出了其绿树苍郁的景色,展示了山峰的雄伟壮观之美。
另外,明代文学家徐渭在《游黄山记》中写到:“左右皆奇峰,如及壁立,上顶如椽,轮胁如柱,重阁重瓦,迥层高联,飞峙崖楼,落日之余,群峰影如蓬瀛。”他以“如椽”、“轮胁如柱”等词描绘出毛峰的高耸挺拔之势,将其与宫殿般的壮丽景色相提并论,表现出了对山峰之雄伟壮观的赞叹之情。
唐代诗人杜老病在《登黄鹤楼》中写到:“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以“山随平野尽”来表现出毛峰的高耸挺拔之势,以及其在平原中的孤傲之态。而“江入大荒流”则暗示了毛峰所代表的壮美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诗意和想象。
总的来说,古人谈及黄山毛峰的诗句,多半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壮美,以及山水相映的神奇景色。他们将毛峰比作仙境,以宏大的笔墨描绘出其高耸挺拔的身姿和峻峭险峻的形态,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这些诗句不仅是文人对黄山毛峰的歌颂,更是对自然的一种感慨和抒发,传递着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