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茶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岩溪村的一种传统名茶,起源于明朝。大红袍茶叶由八大茶山(即岩溪、水岩、大金庵、小金庵、龙井岭、白鹤洞、黄峰岭、茶王林)的岩茶茶树中精选而来,茶树生长环境在岩石上,茶树根系深入岩石裂缝间取其汲水养分,因此茶树长势良好、叶质肥厚,冬季寒霜充分冻结,夏季需要防晒遮荫;这些特殊的生态条件造就了大红袍茶的独特品质和口感。
据历史记载,大红袍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391年左右。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位皇亲国戚由南京考试中状元,太监误将考卷搭在石山的野茶树上晒干。茶不良而翻黄霉烂,皇亲贡入宫,皇帝晕着才尝一口,不仅味道好还具有保健功能。遂将几颗树迁于内庭,这棵野茶树也免于被铁锤嘎嘣一下枯死。后来,这几株茶树被种植在武夷山岩茶的大红袍岩上,茶叶呈红、褐色调,香气独特,口感醇厚,而且含有较丰富的芳香精油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极受茶客欢迎。
大红袍茶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五个步骤。茶叶采摘应在清晨露珠未干时进行,选用悬峰源头、树干共生、太清谷口、文龙潭沟和九曲竹岭等茶园的特优品种,每株仅采摘一二片嫩芽叶,以保证其高品质和优美的外观。之后,进行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其中杀青工序是大红袍茶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使茶叶保持清香、鲜艳、坚韧的品质。揉捻工序可以通过机械揉捻或手工摇捻方式提高茶叶的品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湿度,以达到茶叶的标准,可以产生丰富的芳香化合物,增加了茶叶的让人醉心的香气和口感。最后的烘干环节使茶叶水分蒸发,避免继续发酵,保证茶叶干燥、松软、鲜香,称之为“毒后火”。
在茶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大红袍茶以其品质和传承的传奇故事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的传统名茶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收藏价值。近几十年来,由于大红袍茶品质的稳定和茶客需求的不断增长,大红袍茶产业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大红袍茶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享有“岩茶皇后”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