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是一种名贵的岩茶,源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区。大红袍的特点是长叶,浓香,重茶汤,入口留香长,是茶中佳品。大红袍的名气在于其稀有,价格昂贵且口感优异,在中国茶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也因为历史传说和故事而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符号。
大红袍知识典故就是关于大红袍在文学、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中演出一些角色。
历史背景
大红袍起源于明代,但只有中国四个村庄的总共六个茶树才有原产地名大红袍。因为秘制的制作方法也只有这四个村庄人掌握,大红袍成了罕见之物,实在的供应量非常之少。在清代乾隆年间,六棵大红袍茶树的名字被列入官方文书,被皇帝视为“珍品”。
传说
最有名的大红袍知识典故,是与唐朝一个故事有关。 此故事传说始于明朝中叶,发生的地点在福建省沙县黄岗山下的古槐树下(今莆田黄霞洞)。当时,黄岗山下有一个叫白牡丹的农家女子,她家庭贫穷,但父母却能自给自足地平安生活。 一天,白牡丹的父亲得了重病,一举家人都是茫然惶急无助,不知道怎么应对这致命的打击。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一个茶客路过这村庄,他看到白牡丹一家危急,就走到他们的家里帮忙。 茶客担心他们的父亲被乱吃的草药治疗,所以他去河流的附近采摘了一些当地生长的茶树叶,为家庭制作了一杯茶。功效显著,白牡丹的父亲再三喝了几杯后,病情开始有了显著改善。 今天,这位茶客仍然是当地一个受欢迎的人物,白牡丹一家则把他当做至爱至宝的亲戚一样对待。后来,他在茶王府中陪伴白牡丹父亲,亲手炮制了这种茶。
大红袍的制作方式
大红袍叶子都是人工采摘,每个人每天只能摘一些。采摘大红袍的前提是:树龄必须要在1300年以上,一颗大红袍的树龄可以高达500-600年,甚至有的高达800年。但品质良好的大红袍树龄往往在300-400年之间。
对于采摘下来的叶子,制造过程非常繁琐。首先是经过烤半生半熟,然后再烟熏,最后必须烘干,一次烘干需要36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大红袍代表了中国的茶文化——它的品质无可匹敌,与其他珍贵的中国传统茶叶,如龙井、碧螺春有着相同的尊重和荣耀地位。
总结
了解大红袍知识典故可以支撑饮茶人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建立和深化。虽然大红袍制造的过程复杂,相关的文化典故和传说,和茶文化联系紧密,都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户。大红袍的口感优异、贵族茶叶的地位,从审美和技术的角度来说,与中国的茶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