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起源于唐朝。它产于江苏苏州市昆山境内的碧螺山,因而得名。碧螺春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有盛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茶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时期,茶叶在中国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社交、文化、宗教的必备品。而碧螺春作为唐代出产的名茶之一,是当时与“铁观音”、“龙井”齐名的上等名茶。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讲究,主要有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首先,采摘要选择春季头三四月的二叶一芽嫩茶,要求新梢嫩箭、鲜嫩如玉,芽尖嫩绿欲滴。然后进行杀青工艺,通过高温处理使茶叶失去草味,保留茶叶的活性物质。揉捻工序是将茶叶放在热锅内揉捻出茶汁,让其裹在茶叶表面,最后再经过干燥,使茶叶完全干燥。
碧螺春的外形条索匀整,形如蟠螺,色泽碧绿,干净透亮。冲泡后,汤色清澈亮丽,香气清高,口感滑爽,带有鲜花香和清凉爽口的滋味。它具有清热解暑、凉血消暑、解毒、生津等功效,常饮有助于降火生津,清热去火。
随着碧螺春在唐朝时期的名声渐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趋之若鹜,唐代士大夫杜牧曾有诗赞曰:“碧螺春色暖复红,一杯相送百解忧。十里长堤花满翠,争看庐山笑不休。”可见当时碧螺春的盛誉和赞誉之高。
如今,碧螺春虽然不如茶树洞那样广为流传,但在一些喜爱传统文化的茶友中仍备受推崇。它的珍贵在于其传统的制作工艺,精选的原料,以及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无论是其历史传承还是其独特品味,都让碧螺春成为茶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唐朝时期的繁荣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