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中国的一种名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东北部的东山岛和太湖西南部的松茸山。它是以“微苦微甜、鲜爽回甘”而闻名于世的茶品,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之所以特别,并非在于其产地,而在于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它的制作需要严格的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需要精湛的制茶技艺和高超的品质要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制茶师傅在自己的茶园中发现了一种特别的茶树,这种茶树长得比较慢,而且只在早春时期生长出嫩芽,这些嫩芽很嫩很嫩,由于尚未完全展开,因此只有状如螺形的两三叶。制茶师傅将这些工艺精湛的嫩芽采摘下来,进行精细的加工,最终制成了一种独特的茶品,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碧螺春的名茶。
碧螺春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包括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几个步骤。首先,采摘茶叶的时间十分重要,通常是在每年的清明节之后,当嫩芽刚刚展开的时间。然后,将新鲜的嫩芽摆放在室温下进行萎凋,以使茶叶中的水分逐渐散失,达到合适的松软度和鲜爽度。接下来,进行杀青,把萎凋后的茶叶放在高温里迅速加热,以破坏茶叶的酶活性。然后,进行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制茶机中,反复揉捻,使茶叶弯曲成螺型并释放出更多的汁液。最后,进行干燥,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在枯燥的环境下进行烘干,在烘干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翻动茶叶,以保证均匀的干燥。
由于制作过程复杂,碧螺春的产量也较为有限。它的茶叶形态以细螺旋形小披针状的青绿色芽叶为主,外形匀秀浑似螺旋,色泽油润匀称,以青翠色为主,只有一些稍带黄色和黄褐色的茶条。碧螺春产自太湖之滨、碧波荡漾的定窑山、东山岛等地诸多茶园,每年的产量不多,只有五六万斤左右。
碧螺春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名茶,它不仅因其品质上乘,而且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而倍受瞩目。它在中国茶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热销品种之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名茶已经成为国宝级的物品,承载着人们对于中华文化、制茶工艺和茶文化的记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