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大观茶论》中。《大观茶论》是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其作者为茶圣陆羽。在这部著作中,陆羽对茶的品种和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将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等不同种类。其中,对于绿茶的描述中提到了一种名为“西湖龙井”的茶,这便是龙井茶的最早记载。
在《大观茶论》中,陆羽对龙井茶的赞美之词多不胜数,称其为“煮之无味,清为尊”,也就是说,龙井茶独特的清香和清淡口感让人难以忘怀。陆羽更是推崇龙井茶“其实有地,宜为壶下之贡”,可见龙井茶在当时已经被认定为珍贵的茶叶之一。
尽管《大观茶论》提及了龙井茶,但在当时的茶叶分类中,并没有专门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茶品。直到宋代,随着茶文化的逐渐兴盛,龙井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推崇。特别是在宋代的杭州地区,龙井茶的种植和制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色茶品。
宋代著名茶人陆容在其著作《茶录》中也对龙井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称龙井茶为“以细嫩为贵”,即龙井茶制作时讲究选用嫩芽和嫩叶,因而茶叶制作出来的细嫩爽口,清香怡人。此时的龙井茶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的名茶,备受追捧。
随着明清两代的茶叶贸易的兴盛,龙井茶更是名声鹊起,逐渐走出了杭州,传播到全国各地,并成为了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如今,龙井茶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特色茶品,备受茶客和茶商们的喜爱。
总的来说,虽然《大观茶论》中对龙井茶的记载是龙井茶最早的文献记载,但是要将其正式命名为龙井茶,还需要等到宋代。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龙井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唐代起源,到宋代发展,再到明清时期的繁荣,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