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春采茶叶呈碧绿色而得名。而碧螺春饮品的名称则有一个特别的典故,让大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据传,在古代贞观年间,唐朝时期,有一位年轻的道士,名叫孙莘。孙莘生活清苦,常年居住在茶山中,专门研究茶叶。某年春季,他在碧野山采下了一种色泽翠绿的茶叶。当他跨过山溪,准备回到茶房时,却被一只蜗牛挡住了去路。
此时孙莘感到十分困倦,就将采摘的茶叶放在蜗牛壳上,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没想到,茶叶直接跟蜗牛壳发生了反应,散发着清香的气味,随着微风传入了孙莘的鼻腔。看到这样的情景,孙莘大奇不已,便拾起茶叶品尝,却发现这里采的茶叶口感极佳,鲜醇、香雅、回味悠长。
孙莘随即带上了这种茶叶回到茶房,迫不及待地将其酿制成饮品。将这款新茶与当地居民分享后,大家纷纷称赞,认为这是一种极为优秀的茶品。为了纪念孙莘发现这一茶品的独特经历和酿制过程,人们将它命名为“碧螺春”,并且将这个故事广泛流传下来。
时至今日,碧螺春已经不仅是品茶领域的代表性饮品,还被广泛运用于中华料理、精致点心等领域,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符号。由于其翠绿的外观和醇厚的味道,碧螺春也被许多饮品店选作茶饮原材料,被赋予了更多诗意和文化内涵,是一种优美、传统、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