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茶,又称碎银子,是一种南方地区常见的传统饮品,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炒熟,研成粉末后加入水中搅拌,再加入红糖或白糖调味。糯米茶除了具有清凉解暑、开胃消食、润肺止咳等功效外,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取名为“碎银子”。
糯米茶为什么叫碎银子?这一名称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糯米结成的毫米粒状的茶粉看起来像小小的银子,因此得名碎银子。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糯米茶的历史渊源。
相传古时候常用研磨机器或者手工制作糯米粉,由于没有电动机器,需要用人力转动磨盘,所以蒸熟的糯米需要用锤子敲打成薄薄的薄片再放到石磨上磨成粉末。这些糯米粉中混有不少小石子和石灰渣,所以人们就把磨制出来的糯米粉过筛子,将石子和石灰都筛出来。筛出的小石子和石灰的颜色都比较白,人们将其取名为“碎银子”。后来随着制作技术的发展,糯米的脱壳、研磨等步骤都越来越精细化,这个“碎银子”的名称也从筛出来的小石子和石灰逐渐转变成了糯米粉的代称,流传至今。
除了“碎银子”这个名称,糯米茶在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称呼。在福建地区,人们称之为“车轮茶”,因为糯米茶粉的长相像车轮。在广东地区则称其为“孖糯米”,主要是因为糯米茶常常和另一种糯米粉食品“糯米糍”一同出售。
无论是哪种名称,都反映了糯米茶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南方地区,糯米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家常饮品,不仅常供应在农家饭桌上,也是许多饭店、茶楼,甚至快餐店的招牌之一。人们在消费糯米茶的同时,也在感受着这个美食文化传承下来的历史与人情。
总之,糯米茶之所以被称为“碎银子”,其源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说法。不过,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让人更加了解和喜爱这一美食文化,也更加珍视它所承载的传统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