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属于绿茶类。碧螺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制作工艺上,采用“一心二叶”的标准,而且只在候选的高峰期(每年的立春前后)采摘。至于置茶法,就需要从它的制作工艺谈起。
首先,采摘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碧螺春采摘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一周左右,这一周内只选取嫩芽极嫩、嫩度匀称、两侧开展好、带有绒毛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生长健壮,嫩绿色鲜活的新梢,而且要在午后阳光充沛时采摘,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色香味最佳。采摘下来的碧螺春茶叶要进行筛选,去除不符合标准的茶叶。
第二,制作工艺。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有手工和机械两种方式,其中手工制作是最为繁琐且质量最高的。手工制作流程包括杀青、揉捻、焙干和选检四个过程。
1.杀青:在将茶叶放入杀青机后,特定的加热方式能够让茶叶在短时间内失去水分,同时杀死茶叶内的酵素,使茶叶停止内部酵素的发酵,使其保持绿叶的形态。
2.揉捻:揉捻是制茶的关键环节,茶农揉捻过程中必须将叶片和茎揉捻到8-10%的水分。碧螺春茶叶揉捻时手法娴熟,既要保证茶叶的质地,又要控制揉捻的力度,不会让茶叶过于紧实。揉捻时间较长,持续约20分钟。
3.焙干:机械烘干温度将不超过90℃,手工烘干温度至多为80℃。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茶叶的香气得以完全保存。减少叶片的含水率,同时使茶叶的香气进一步开放。
4.选检:这一步是对制作出的茶叶逐一挑选,去除杂质、杆脚和形状不良的茶叶。选叶完毕后,开启一个窗口让茶叶在周围空气中透气,保持原味,后再用特别的容器装到纸箱中密封贮藏。
最后是碧螺春的置茶方式。碧螺春采用的置茶方式和其他绿茶相差不多,但是它需要更高的水温和更少的时间,这也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所决定的。需要提前把茶叶放在茶具中的茶壶里,将茶壶和茶杯都用100度左右的热水清洗一次。接着,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杯中,用90℃-95℃的热水冲泡,浸泡的时间是不超过1分钟。这样可以确保碧螺春的香气和口感得到最好的表现。
总之,作为一种绿茶,碧螺春采用了一系列精密的制作工艺,并需要精选原料。在制作过程中,手工制作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制作方式。每一步制作方式,都会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包括美观、口感以及干茶香和茶汤香等各个方面。同时,采用特定的置茶方式对于最终的味道表现也至关重要。